分享成交上億的權證交易以及自己少交易權證的原因

by wealtholic

過去在節目中有分享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交易策略,這次的交易是屬於自己權證的第三期的策略,但沒有在節目中說過,因為實際上無法在每一個細節解釋原因。

前陣子會使用第三期交易策略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 : 剛好有行情順勢
第二個 : 好奇台股日均量4000億的狀況是否有避險問題

依照自己的實際狀況來說,先前提到權證的問題依然存在,那為什麼之後不再這樣交易的原因有四點 :
第一點:報酬率考量的情況下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第二點:券商所謂的【技術性問題】非常的豐富
第三點:行情不明確效率會很差
第四點:權證只有大漲會賺錢,其他都會賠錢且勝率低

像是遇到這三天的大跌,權證損失很可觀,走勢不如預期的損失絕對會比你看對的獲利多很多,而且還要承擔其他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很難賣出,也就是連停損都很難,想賣都賣不掉,這也是上禮拜在節目中分享之後少碰的最大原因,這幾天如果持有同樣部位時,就只能等著被人當避險商品。

權證的商品不太好交易,因為投資人不只要下的穩還要下的準,網路上時常聽到說投資權證風險有限,獲利無限的玩笑話。換個角度想,另一面是風險無限獲利有限,能去承擔風險無限的那方並不是傻瓜,這就像是選擇權賣方收租一樣,跟買方願意承擔的風險不同,主要還是要看主部位和次部位的差別,這邊先聊權證的實際交易,有機會在聊選擇權,因為那又是另一個玩時間遊戲的交易策略了。

網路上有些權證的理論資訊,會在事前考量價內外,隱含波動率、到期天數、槓桿、履約價,去決定要不要買進,但試想一下,除了到期天數及履約價以外,其他都有可能會依照市場價格去變動,包括券商避險的部位比例也是區間範圍值,所以無法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的時候,就等於全部都有可能變動,或者被變動。

實際使用權證交易時還有一個問題,你可能會非常耗神耗力,卻得不到該有的報酬率,很多時候你要乖乖等到券商認為舒服且願意收回的時間點或位置點才能賣出,遇到不如預期時絕對會比你想像的還要更嚴重,而等到你難得覺得好時機需要用權證交易時,對方可能又不願意賣。去年三月底就是一個很好例子,但如果是避險或小資金交易的確有獲利空間,這又要回到第一期和第二期交易了。

風險有限、獲利無限的商品 – 時間劣勢,勝率低,獲利額可能較大

風險無限、獲利有限的商品 – 時間優勢,勝率高,獲利額可能較小

以前的我也想過上網查權證資訊,但發現不是業配就是廣告,那以上是自己過去實際交易經驗發生的問題,避免有更多的新手投資人誤會,也為了錄Podcast的關係去驗證一下。網路上還有一個對權證的誤解,「會依照權證交易量去考慮要不要買進」,這點是很大的錯誤,有時在買進一檔權證時會幫券商製造量,但對於自己權證的挑選是沒有意義的,我反而會去避開有成交量的。

另一個可以提醒投資人的是,在做權證時不要妄想用攤平賺回你過去的虧損價值,股票可能讓你偶爾碰到,因為可以排除時間問題,但權證很難,因為時間價值的主被動流失速度,會快到讓你想組自救會。

從1萬到1億的權證交易量經驗結論
「如果投資人沒有被玩壞,就會把它玩壞」

如果對權證有任何的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討論!

投資癮各平台連結 → https://linktr.ee/wealtholic

分享文章給你的朋友

觀看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