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來了! 碳費是什麼? 哪些公司受到影響及受惠?

by wealtholic

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

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為配合台灣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將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在證交所持有60%,國發基金純投資占比40%之下,台灣碳權交易所最快將在今年7到8月之間成立,自己將任交易所董事長一職,不過必須等年底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通過,才能進行碳權交易。

目前初步規劃 : 先外再內

  • 第一階段

設立主要集中於國外碳權部分,碳諮詢滿足相關企業需求
藉由碳權交易增加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將依國內企業需求與國際認證機構洽商合作,協助國內企業降低減碳成本,或是採購較便宜碳權,創造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

  • 第二階段

國內碳權交易部分須配合法規上路,目前規劃「減量額度交易」,也就是環保署會對每一家企業設定一個減量額度,當排碳量低於該額度時,可將多出的排碳量出售,反之則去購買碳權

以價制量,碳的有價化

世界各國如今面臨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危機,碳定價成為世界各國控制碳排放、推動減碳的重要方式。

在2021年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當中,提到各國政府必須設法讓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1.5度以內,因此多國共同簽署了《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包含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皆承諾「2050年淨零」,為了達到所謂的「無碳目標」、阻止氣候暖化,多國也著手進行制定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政策。而台灣也同樣將淨零碳排目標設在2050年

目前多國採用的方式就是將「碳」有價化,利用以量制價的方式控制整體碳排放量,而碳有價化主要分為兩種方式

第一種 : 收取碳費或碳稅

碳費 : 從源頭收費 (台灣採用)

規畫預計由環保署執行,向碳排大戶收取碳費並成立氣候基金,由於其行政上的限制只得專款專用,用於發展低碳、綠能、補助產業轉型等措施上。

台灣在2023年初已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該次修法也將碳費納入,預計2024年開始徵收碳費今為確實達到減碳目的,碳費制定會採累進費率計算,不會直接喊一噸碳要收多少碳費,首要階段鎖定年排放量逾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排碳大戶」,第一批應盤查的碳排大戶有289家企業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統計,排碳大戶包含台積電、中鋼、台灣中油等,還有台泥、友達、群創及台塑等業者均名列前茅

《氣候變遷因應法》指出,若碳費徵收對象因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碳排放技術、使用再生能源或提升能源效率措施,有效改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定碳費優惠費率

碳稅 : 從末端徵收

針對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務,依排放量課徵環境稅(從末端排放徵收碳稅),類似垃圾袋隨袋徵收,製造愈多垃圾者要花更多錢買垃圾袋。與碳排放交易制的不同在於,減排結果不能預先確定,但碳稅的價格較明確,不會隨著碳交易的價格變動,且行政管理輕鬆,原有的稅收體制納入碳稅即可。缺點是稅率為各界協商結果,稅率訂立過低,難以達到減碳效果。

碳稅由財政機關統一徵收,稅收入國庫後可視為整體政府的財政收入,用途包含社會福利、所得稅減免、發展各項低碳的基礎建設

2022年各國碳稅定價

第二種 : 碳權交易

碳權是基於全球淨零排放目標而誕生的機制,對大量排碳的企業設定碳排上限,進行以量制價,碳權交易分為兩種類型

強制碳市場

政府依據排放總量和減碳目標,每年核發「排放配額」也就是每家企業的排碳量上限,對於企業來說,交易的就是從政府手上申請到的碳交易許可證

若碳排低於上限,可將「碳權」額度可以賣給其他人
若碳排會超出上限,可購買其他人多出來的碳權來達成減碳目標,避免受到罰款

自願碳市場

由下而上,台灣環保署稱之為「減量額度」,國外翻譯為或碳抵換

企業主動做減碳及碳捕捉行動、採用再生能源、投入造林這類自然碳匯的方式,執行減碳專案,再向國際減碳驗證機構申請認證,獲得碳權。這是沒有上限、且非強制的制度,即使是未被政府管制碳排放量的企業也能參與。

許多企業會透過投資環保相關商品或是購買相關憑證來儲存「環保資本」,例如台泥、台塑等石化大廠以自有資金投資鋰電池芯、三元電池芯廠,而台積電也買下大量的風力發電憑證

不過,目前台灣對於以上兩種制度都尚未提出明確的標準與規範,目前僅在盤查哪些企業為碳排大戶將納入管制範圍內,因此後續是否能順利地執行或有實質效益目前都還是未知數

碳權交易所消息公布後,市場矚目的類股

主要可以聯想到「有大筆碳權」或是「協助減碳」的相關產業,例如 : 造紙業、綠色產業、能源股等等

  • 正隆 – 台灣首家取得國際碳權交易的企業
    目前全台最大的再生紙製造廠,減碳措施包括以廢棄物燃料替代燃煤、大園造紙廠採沼氣發電,並有全台最大高效能生質熱電系統,另后里造紙廠也增設120噸生質能鍋爐等
  • 華紙 – 碳匯資產高,屬於碳權大戶
    花蓮廠木質素暨汽電共生發電容量2萬度(kWh),是台灣最大生質能發電系統;台東廠為環保再生紙廠,協助處理東台灣的回收紙,並以回收紙中的塑膠餘料製造為固體再生燃料,取代煤炭進入鍋爐發電;久堂廠則將城市廢棄物及農業剩餘物為原料,發展低碳環保潔淨能源 ; 在中國植林近3萬公頃,可產生的碳匯資產相當龐大,

文章內容僅是分享給大家關於碳權的相關知識,目前只是【空氣題材】尚未開始實施,無任何買賣建議,讀者謹慎投資勿隨意買賣跟單

投資癮各平台連結 : https://linktr.ee/wealtholic
分享文章給你的朋友

觀看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