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就是上市企業將盈利所得與股東們分享和分配的過程,也就是配股或配息時會經歷的過程
- 如果發放現金,稱為現金股利,俗稱「配息」
- 如果發放股票,稱為股票股利,俗稱「配股」
一般來説上市公司都會提前在特定時間公佈除權除息的日期,詳細時間可以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
關於「配息及配股」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
存股族最愛! 現金股利是什麼? 該如何領? 完整流程分享
股票股利全攻略! 股票變多有利嗎? 該如何領? 完整流程分享
除權息是什麼?
當一間公司配發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給股東時,只是左手換右手的概念,把一部分的現金或股權交到投資人手上
但要注意! 不管是配發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對於公司以及股東來說,總價值不會改變,因此才須要有除權息來調降股價,讓總市值下降
如果發放出1000萬元股利,股價就要向下調整減少1000萬市值,因為這1000萬是從公司內部轉移到股東身上的,並非消失
也就是說,股東拿到多少股息,公司的市值就減少多少
除權息對於股價的影響
公司在除權、除息日當天扣掉配發的現金或股票價值後的價格,叫作「除權息的參考價」,至於參考價怎麼算呢?
- 除息是用「減法」:除息後參考價 = 除息前股價 – 現金股利(元)
- 除權是用「除法」:除權後參考價 = 除權前股價 / ( 1 + 股票股利(元) /10 )
- 若同時除權息:除權除息後參考價 =(除權除息前股價 – 現金股利)/(1 + 股票股利(元) /10 )
以2023/5/22台新金( 2887 )為例
股價為 18.55元,現金股利 0.51 元,股票股利 0.42 元(股票的股本為 1 股 10 元)
- 單看除息的參考價為:18.55 – 0.51 = 18.04
- 單看除權參考價為:18.55 / ( 1 + 0.42/10 ) = 17.802
- 同時除權息之參考價: ( 18.55 – 0.51 ) / ( 1 + 0.42/10 ) = 17.313
除權息對投資人有好處嗎?
既然配股、息會透過除權息讓總價值不變,那參與除權息的好處在哪邊? 公司還是有成長嗎?
其實這部分要看每支個股是否有填權息,以及填權息的時間有多長,目前大多台股的線圖都是以除權息過後的價格來顯示的,但若看「還原除權息」的線圖,可以發現很多股票長久以來的成長還是持續上升的,因此參與除權息的應該要著重於 你是否有長時間的持有,讓股價與除權息有足夠的時間累積及填權息,所以基本上我們在討論一間公司是否創歷史新高,多數會以除權息後的走勢來觀察。
注意! 別賺了股利賠了價差
若公司股價不是長期向上時,對於拿到股利對於投資人來說,有可能會賺了股利卻賠了價差
隨著每次除權息,公司股價都會因配股配息而下降,萬一股票下跌後,股價沒有回升到原本價格,而是持續地下降,對投資人來說還是相當不利的,因此在挑選股票時,不能只依據「高殖利率」來選擇股票,同時也要考慮到該公司是否穩定,畢竟下降中或創低的股價,也可能出現高現金殖利率
參與除權息前,你需要評估的兩件事
第一 : 最基礎的評估,短線投機還是長線投資?
對於投資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釐清資金的用途,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短線交易的資金與長期投資的資金完全分開
一般來說,公司從除權息交易日起至真正的配發股利很多都需要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且一個月後投資人也無法確定多久時間內會填權息
因此,對於短線投資人來說,除權息的時間與是否要參與就格外的重要
股價有可能在除權息交易日後有較劇烈的變化,也可能在股價下跌後遲遲無法填權息造成投資人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的情況
第二 : 稅務問題
配股與配息需要視情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費及納入所得稅計算,因此投資人需要把自己所得收入與股息收入做一個全盤思考,思考若有過多的股息,是否會造成應繳的稅提升,而造成實質的效益下降
配股的金額計算方式為 : 分配股數 × 10元面額
- 綜合所得稅
股利需要納入所得稅一起計算的,分為「分離課稅」、「合併課稅」- 合併課稅 : 適用稅率 20% 以下或股利所得 941176元以下者
將股利併入所得稅一起計算,股利可抵減稅額為 8.5%,抵減稅額上限 8 萬元
(股利+盈餘)*8.5%=股利可抵減稅額,抵減當年度之應納稅額 - 分離課稅 : 適合稅率30%(含)以上(視情況而定)
股利和盈餘合計按28%分開計算應納稅額,再合併報繳
- 合併課稅 : 適用稅率 20% 以下或股利所得 941176元以下者
- 二代健保補充費
若「單筆」股利超過2萬元,會被扣除2.11%的二代健保補充費
關於「所得稅」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 2023年報稅新制! 免稅資格擴大了
除權息前後可能出現的行情
除權息前 : 棄權息賣壓
對於大戶或是所得較高的投資人來說,股息有可能反而會增加許多的稅收(所得稅+二代健保補充費)
因此,很多大戶會選擇在停止過戶日前先把股票賣掉,等除權息過後再以較低的價格買回股票,賣高買低中間的差價,其實也等同是除權息的報酬,而這種大賣大買就是造成除權息行情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麼做的投資人必須承擔這段期間股價變動的風險,以及買賣股票的交易成本
除權息前 : 融券回補行情
以台股來說,一般而言融券回補(買股票還給券商)期限為半年,但有幾種情況會需要強制回補融券
『除權息時』會訂出一個股票停止過戶日期,目的是為了計算出參與除權息股東名單,所以在過戶日之前也會強制回補所有的融券。(因為融券是借來的股票不算真的持有,融資則是借錢買股票可以參與除權息)
除此之外,也會有一段時間禁止融資融券,所以有在融券放空操作的人,在除權息前後要特別注意時間點!也因為這個特性因此在公司股東會以及除權息時可能會伴隨著所謂的「融券回補潮」,對股票市場造成一些波動
融券放空,會遇到強制回補的四個狀況
- 股東會召開:股東會前 2 個月 + 4 個交易日前,強制回補並停券 4 日
- 除息交易日:停止過戶日前 6 個營業日,強制回補並停券 4 日
- 除權交易日:停止過戶日前 6 個營業日,強制回補並停券 4 日
- 現金增資:停止過戶日前 6 個營業日,強制回補並停券 4 日
通常股東會召開前 2~3 個月,公司就要公告相關的停止過戶日程,這時候就會知道融券的最後回補日,依據規定,最後回補日為停止過戶日前6個營業日,融券的投資人必需在這天(含)前回補股票
會有強制回補日是因為股東會要編製股東名冊,確定誰有權利來參加股東會,除權息更需要股東名冊,才能知道究竟誰有權領取公司發放的股利,所以在這兩個日子前,融券就必須要強制回補,融券放空的投資人,必須要從市場上買回股票,還給證券商
如果融券投資人到最後回補日仍未自行補回,會產生信用違約,券商會在下一個營業日起將開始進行處分強制買回(通常是以市價)
融券回補造成的現象
在這個時間點會引發一波「融券回補潮」,以 2021 年的數據來看,總計有 153 間 上市上櫃的企業、共 2.7 萬張的融券需要被回補
在回補時,如果標的的剩餘融券數較高,也就是券資比較高的個股,在空方轉多方的情況下容易吸引市場買盤介入,形成所謂的「軋空」
如果有融券的投資人要記得提前回補,以免在最後回補日前買不回股票,被券商強制以市價回補,如果剛好遇到該股漲停,就可能有較大的損失,融券放空欲回補的投資人會想補卻無法補
查詢近期要停資停券的個股 : 證交所停資停券預告表
除權息後 : 填權息行情
除權息日當天股價的波動通常比較劇烈,主因就是上面有提到的,大戶可能因為考量稅的關係,因此會在除權息前賣出股票,並在除權息後把股票買回,而這時就可能會形成「填權息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的棄權息的賣壓越大,除權息當天回補的力道就越強。
不過,這裡提到的【行情】只是市場上使用的一種名詞,它並不代表股價一定會上漲的意思。
總結
- 參與除權息前需考量該筆投資的目的、個人稅務情況以及需承擔「賺股息賠利差」的風險
- 除權除息的日期需要密切關注,因爲不論前後都可以能引發股價的短期内劇烈波動
其他相關文章
投資癮各平台連結 : https://linktr.ee/wealtholic